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2025年6月25日,贵州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结对共建单位,联合组织开展2025年政工作坊第4期活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主题研讨会”。贵州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东及全体思政课教师、贵州开放大学体系省校分校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活动。

研讨会伊始,贵州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守艳教授阐述了本次工作坊召开的目的和意义。她强调,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是推动教学实践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途径,希望与会人员认真参与、深入交流。

随后,贵州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东院长围绕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优化、青年教师培育、课程思政建设、数字化赋能教学资源等关键议题,结合实践经验作了深入阐述。他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与实效性,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

贵州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丹老师分享了贵州开放大学在“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重点介绍了贵州各分校推进“三全育人”、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的经验做法,并详细阐释了“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社会课堂”四堂联动的教学创新模式。

在教学经验交流环节,贵州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娅洁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分析了当前形势,阐述了课程的本质内涵,并就如何在守正创新中上好该课程进行了汇报,强调要牢牢把握其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重点谈到挖掘贵州本土案例的重要性。

黔南分校周红老师介绍了针对成人学生开展“思政+社区”教学模式,将社区实践教学融入课堂,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职业发展、理论学习与社会生活、价值引领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黔东南分校王雪梅老师聚焦乡村振兴,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组织现场教学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感与共同体意识,并融入专业课程打造思政示范课。

黔西南分校常毕佳老师探索了“行走的思政课”与“互联网+思政”模式,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史哲、经管法等课程中培育文化自信、融入乡村振兴案例,构建“思政+心理”育人机制,并组织志愿服务与实践研学服务地方发展。

贵州开放大学事业部副主任荣光在发言中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的交流平台表示感谢。她表示,本次研讨会氛围热烈,充分展现了思政课教师的热情与担当。她提出,要建好用好省校“四堂联动”教学模式、“马院+书院”等育人平台,探索多种形式“同上一堂思政课”的创新路径,尤其要将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专业课程建设全过程,形成育人合力。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守艳教授作会议总结。她表示,学院高度重视与会教师在研讨中提出的教学难点问题,后续将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探索解决方案。程守艳院长强调,学院将与结对共建单位共同努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提质增效,实现内涵式发展,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更大力量。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思政课建设方向,凝聚了思想共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打造“大思政课”建设的育人共同体,积极服务人才培养,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目标。
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雷蕾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羚
一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丹
二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程守艳
三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涂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