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下午4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部)一堂特别的线上讲座开始了,主讲人思政党支部的郑传春副教授以《让思政元素融入“行走课堂”的思考——以践行我校“五个一”温暖工程为例》为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部)全体教职工及各学院部分教师、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为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的精神,我院积极探究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从工作实际出发,努力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出发,结合“五个一”温暖工程的工作要求,以及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工作的总部署,深入到户,将行走的课堂落实做深。

90分钟的讲座中,紧紧围绕“行走课堂”及主题,挖掘主题蕴藏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行走课堂”三个主旨内容展开,从“行走课堂”的概念理解出发,提出:行走的课堂一种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3月31日贵州省召开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大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截至2019年年末,贵州省剩余贫困人口30.83万人,占全国剩余的1/9。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肩上都有一份责任,也是一股动力。随后郑传春同志详细为大家讲解了脱贫攻坚政策的基本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结合扶贫的众多成功典型,以我校助力脱贫工作的典型驻村干部,产业扶贫事迹等为素材,讲解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四个集中聚焦”、“五个一批工程”、“六个精准”等理论知识。在如何让思政元素融入行走课堂,要做到四个方面:明确目的、做足准备、提炼筛选、润物无声,要让思政之“盐”融入“课程之汤”,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